11月18日至19日,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骆越文化翻译研究中心主任阳琼及学院教师一行5人赴南宁市隆安县进行骆越文化之“那”文化实地调研。
隆安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黄连芳、文物管理所所长卢杰英、文化馆副馆长李晶热情接待了调研组,并陪同前往“那”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那”文化展示厅、惠迪公祠、娅怀洞遗址实地调研,期间对隆安县“那”文化进行了细致讲解。
据悉,隆安壮族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以大石铲祭祀遗址、“雒田”遗址景观、稻神祭习俗遗存最具特色,被学术界誉为“那”文化之都。1978年在隆安县发掘的大龙潭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出土的大石铲以及2014年娅怀洞遗址第7层发现的稻属植物(Oryza)印证了隆安县是栽培水稻的重要起源地。大石铲是骆越地区农业生产工具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物,也是“那”文化的重要印记。
实地调研结束后,隆安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隆安县文化馆对调研组予以赠书,并提供了“那”文化相关民俗节庆、民间神话故事等一手资料。
通过此次调研,骆越文化翻译研究中心成员对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下一步开展“那”文化外译与对外传播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调研组在那文化遗址娅怀洞实地调研

黄连芳调研员给调研组讲解“那”文化

卢杰英所长给调研组讲解娅怀洞遗址里的“那”文化

隆安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赠书

调研组与黄连芳调研员、卢杰英所长在“那”文化展示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