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引领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办学85年来,学校扎根祖国南疆,凝练了“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确立了“进德修业、崇学善成”的校训,通过“六聚焦、六强化”“六着力、六提振”“六加强、六提升”贯彻立德树人使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力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国防巩固积极贡献教育力量。
六聚焦六强化 筑牢学校发展根基
聚焦政治引领,强化政治建设核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强化党委及二级学院党组织政治功能,贯彻民主集中制,提升领导班子决策与执行能力。
聚焦思想铸魂,强化思想建设引领。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各级干部“第一要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各环节全过程。巩固各类主题教育成果,建好用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读室,以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贴近师生的理论宣讲、聚焦实践的理论阐释,固本铸魂、凝聚共识、坚定信仰。
聚焦基层基础,强化基层党建质量。创新党建“四项行动”,提升“五基三化”质效,五年来,共发展党员3766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通过验收,获自治区级党建“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4个,自治区高校五星级党支部1个、四星级2个、三星级4个,自治区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广西高校党务工作者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聚焦阵地管理,强化意识形态防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七个一”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考核,开展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专项行动,加强多阵地管理和舆论监管,完善制度,常态化开展形势研判,落实“三审三校”、读网制度、网络舆情监控值班制度等,意识形态工作平稳有序,总体态势向上向好。
聚焦从严治党,强化纪律作风建设。贯通“四贯协同”机制,落实巡视巡察整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深化廉政教育,增强纪法和廉洁意识。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综合运用“四种形态”纠“四风”刹歪风,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多渠道深化廉政教育,常态化开展“廉政家访”“廉政谈话月”“廉政教育月”活动,深化“五个一”廉洁教育活动品牌建设,师生廉洁文化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励346件,清廉民师建设提质增效,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纪法意识、廉洁意识进一步增强。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团结奋斗合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催生强大精神凝聚力。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校地共享发展成果。形成师生共逐知识梦想、携手攻克难关的精神合力。开展大统战工作,积极发挥党派人士作用。崇左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研究中心落户学校,立项市厅级以上课题60余项,连续两年获得全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一等奖,入选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化共青团改革,荣获全国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奖和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群团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中国边疆学研究院揭牌
六着力六提振 赋能教育发展新动能
着力思政领航,提振思政引领力。以实施思想政治建设四项行动为抓手,深度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充分挖掘思政课程立德树人关键效能,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核心课程教学。立足本地红色文化富矿,创新打造“左江”系列行走思政选修课,让思政教育挣脱传统束缚、焕发活力。通过为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开辟职称单列评审通道,助力10人晋升高级职称,强化思想引领主力军建设。五年来,斩获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1个,培育“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6人,推动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25项,全方位筑牢思政教育根基,提升思政教育对师生成长、校园风气的引领力量。
着力全员协同,提振三全育人向心力。着力构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全面激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引擎,加速推进“十大育人”体系落地生根。涌现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广西高校“最美辅导员”2人,在广西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揽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佳绩。同时,学校获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B类)4个,成功跻身广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B类建设单位、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B类重点单位行列,“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案例3个入选全区高校精品案例50强,摘得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4个,搭建自治区级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2个,凝聚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大向心力,赋能学子成长成才。
着力需求导向,提振人才培养驱动力。紧扣社会需求脉搏,匠心勾勒“一体两翼四轮驱动”人才培养蓝图,精心搭建“教—研—训—赛—评”五位一体学生技能训练云梯,矢志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栋梁。学子们在学科竞赛舞台上大放异彩,斩获国家级奖项85人次、省部级3100人次、市厅级917人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超1000项,其中国家级269项、区级679项;学校民族体育运动队、民族艺术表演团分别在各级赛事中捧回国家级奖90项、省级奖300余项以及70余项荣誉;五年来,933人逐梦硕士深造之路,频传被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学府录取捷报,在区内同类院校中崭露头角;690名毕业生奔赴西部、210名学生投身军旅,学校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连年领跑全区平均水平,以人才培养硬实力驱动学校发展加速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与广西日报社共建广西云·融媒产业学院
着力产教融合,提振服务边疆创新力。秉持深化产教融合理念,勇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水区,新建8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桂西南高端家居设计产业学院脱颖而出,荣膺自治区级示范性产业学院桂冠。持续强化教学研究攻坚,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喜获教育部新农科项目1项,区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揽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22项,将区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92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6项收入囊中。同时,打造自治区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1个,成功认定自治区众创空间,囊获广西普通本科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 项、二等奖2项,2部教材剑指国家级规划教材遴选,新增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0个、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2个,以教学改革创新为边疆人才培养赋能添彩。
着力区域适配,提振专业建设支撑力。扎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厚土,精准锚定需求导向,精细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依需新增本科专业 8个,本科专业总量跃升至49个,专业矩阵持续扩容升级。深耕专业内涵建设,新增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专业发展树立标杆典范。汉语言文学等 4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圆满通过验收,4个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二级专业认证,20个专业成功通过自治区教育厅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以适配区域发展的专业建设体系为学校发展筑牢坚实支撑。
着力体系优化,提振课程质量竞争力。秉持科学理念精心雕琢“通识课程(含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师范专业)+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在此架构下,2个教学团队荣耀晋级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行列,5个教研室获评自治区级普通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1个教研室获批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6门课程成功跻身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序列,2门课程荣膺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殊荣,4门课程获自治区力荐冲击教育部国家一流课程遴选,以课程体系优化升级提升学校课程质量核心竞争力,助推教育教学迈向新高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举办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
六加强六提升 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学科体系构建,提升科研支撑力。坚持学科强校路线,围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核心动力”精准发力。创新推行“研究院—学科硕点—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培育项目”一体化模式,民族生态学获特色学科立项,中国边疆学等5个校级重点学科加速推进;省级、市厅级科研平台接连落地,获3个省级科研平台与5个市厅级平台,全方位强化科研硬支撑,助力学科建设迈向新高度,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强学科内涵拓展,提升人才培养层次。瞄准学位点建设关键任务,稳步快跑。成功入围广西新一轮硕士学位B类立项建设单位,教育、体育、农业3学科成功立项,实现学位点层级跃升。积极外联内合,携手多所高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汇聚近60名校外兼职导师智慧,圆满完成一届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积累宝贵经验,持续丰富人才培养内涵,为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摇篮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科研创新驱动,提升成果转化效能。全方位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成绩斐然。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斩获523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部级106项彰显实力。教职工学术产出丰硕,发表1551篇论文,涵盖多类高水准期刊,出版79部著作。20项知识产权成功有偿转让,科研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横向合作紧密,揽获大批项目、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切实打通科研与应用“最后一公里”,让创新价值落地生根。
加强师德师风培育,提升教师职业操守。将师德师风置顶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传承发扬“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精神火种。通过常态化“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双轨并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师德根基。多位教师荣获自治区级荣誉称号,模范教师、教学名师等不断涌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师德养成渐入佳境,为教育教学注入高尚灵魂。
加强教师队伍优化,提升师资综合实力。深入践行人才强校战略,精准施策,人才引进卓有成效。教职工总数五年增长197人达1202人,高层次人才汇聚,教授新增23人、博士新增57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合理,满足应用型需求。持续赋能教师成长,鼓励多元进修,在读博士97人、访学23人,多人入选骨干培育计划,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精锐之师,在区域人才考核中屡获佳绩,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劲人力引擎。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组织领导力。大刀阔斧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全链条制度体系,涵盖选拔、考核、教育、监督各环节。集中发力中层领导人员调整,提拔44人、交流轮岗45人、届中调配25人次,让干部流动焕发活力,推动能上能下常态化。鲜明树立激励导向,选树多个先进机关与大批担当作为好干部,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强化组织领导力与执行力,为学校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引领各项事业蓬勃向前。

学校民族体育运动队在全国、全区赛事中率获佳绩,近年来在全国民运会等获得全国性赛中获得数十项奖励,荣获“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征程万里风正劲 开疆拓土启新篇。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求,继续发扬“扎根边疆,甘于奉献”校训精神,坚持科技赋能、人才振兴和开放办学,继续提升教学创新力、校园凝聚力和师生获得感、幸福感,继续加强服务边疆地区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助力固边兴边富民走出新路,建设壮美广西做出实绩。为全面建设师范、民族、边疆特色鲜明,区内一流、国内知名,在东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团结奋斗。
